慈禧出洋相第一次看到灯泡喊了2个字如今成了人们的口头禅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4-02-11 18:44:20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慈禧出洋相第一次看到灯泡喊了2个字如今成了人们的口头禅(主管q+83670629 Skype号live:.cid.a0aac7b1fef6d741)国际第一平台,与2015年4月正式上线,定位为大数据应用云平台的领先者。

  清王朝是中华民族少有的由少数民族统一的政权,曾开创“康乾盛世”,且国运绵长。其中,十分巧合的是清朝“兴于孤儿寡母,亡于孤儿寡母”。这就不得不提到清朝两位参与政治的女性——孝庄文皇后和慈禧太后。

  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,一生倾力培养辅佐两代帝王,孝庄文皇后无疑为清王朝初期的稳定和后来的昌盛作出了很大贡献,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。

  另一位女性慈禧太后则不然,从客观的角度来讲,其干练的政治手腕虽然成就了“同治中兴”,但她终究弄权专政,这都恶化了近代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命运。从军国大事上能看出她的目光短浅,从小事也能看出她当时喜好奢靡。

  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慈禧太后所钟爱的“洋玩意”和第一次看到“洋玩意”时出的洋相。

  随着工业革命接连兴起,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、科学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,把曾经“万国来朝”的第一东方大国甩在了后面。

  在这里,我们先不讨论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和掠夺对我们的影响,单只说那些应运而生的“洋货发明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所带来的影响。

  这些新鲜事物给闭关锁国百余年的清王朝带来了不小的冲击,慈禧太后这位王朝引领时尚的“第一女性”就十分喜欢这些“洋货”。

  慈禧太后的私生活一向奢华,十分喜欢乘坐豪华马车或多人抬的大轿前往颐和园等地游山玩水、享受生活。

  为了讨好慈禧太后这个当权者,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在1901年花费了一万两白银,在西方国家购置了一辆第二代奔驰牌轿车,送给她作为六十大寿的贡礼。

  这辆奔驰轿车的时速高达每小时19公里,要比马车和轿子舒服便捷多了。虽然那车的样子跟如今的汽车大相径庭,却是中国第一辆进口轿车。

  这辆轿车曾经在颐和园的“德和园”进行过展览,车厢是黑色木质的、车轮与辐条是黄色木质的、还有铜质的车灯、实心的轮胎、两轴四轮,是一辆敞开式古典汽车。

  现在看起来虽然样式老旧,但是当时一定十分“拉风”,慈禧太后每每坐在车上前往颐和园游玩时的愉悦心情可想而知。

  虽然,近代的中国久经战火,但是这辆拉风的“老爷车”能够完好保存百年之久,实属难得。

  慈禧太后不仅喜欢敞篷“老爷车”,还喜欢拍照,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摄影行业的发展。很多近代题材的影视剧中应该都有描写,当时的中国人认为拍照能摄人魂魄,大多避之唯恐不及,但这绝不是“时尚女性”慈禧太后的看法。

  1885年,醇亲王将自己的照片呈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御览,这个新鲜事物一下子就吸引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力。

  每次慈禧太后拍照都会选定黄道吉日,搭设席棚、布景豪华,还要连续多张拍摄,事后还有选片、放大照片的步骤,跟今天拍个艺术照、写真集差不多了。

  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的时候,在颐和园和紫禁城悬挂自己的生活照、娱乐照、肖像照,还作为赏赐恩赐给了一些大臣。虽然最后这些照片大多流入民间,但却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
  慈禧太后还喜欢听音乐、穿时装、喷香水。她有一架洋人赠送的钢琴,慈禧太后经常命女官裕德龄弹奏外国曲目。

  而且,在慈禧太后的寝宫里还有一台留声机,也是来自于国外,她经常命人播放华尔兹圆舞曲等中外名曲来欣赏。除此之外,慈禧更是不掩饰对巴黎的时装、香水、香粉的喜爱。

  裕德龄在《慈禧私生活回忆录:我在太后身边的两年中》中写道,慈禧太后还请来外国画家为自己画像,其间甚至自豪的说:“如果日光灯下画像效果不好,我们也有电灯。”

  说到电灯,慈禧太后还在初见电灯时闹过笑话。其实,这位太后在初次见到很多“洋玩意”时都闹出过笑话,一直流传至今。

  当年,袁世凯为慈禧太后带回来的中国第一辆进口车虽然拉风,但是慈禧太后初见汽车就闹出了个笑话。慈禧太后看到这辆车虽然很喜欢,但是没看到拉车的马却是很奇怪。听袁世凯说这是不用马拉,是由人驾驶的,就更加好奇了,于是下令当场试开。

  汽车发动后速度很快,慈禧太后很惊奇就问:“这车跑得这么快,天选要吃很多草吧?”全球工业化进程迅猛,一国统治者如此无知,真是有些贻笑大方。

  要说的这第二个笑话是与火车有关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,火车因得到了蒸汽机改良的助力,开始大范围投入使用。但是当李鸿章想要修建铁路时,慈禧太后却以会破坏大清龙脉为由拒绝了。

  当火车历经千难万险在中国开通后,慈禧太后第一次看到火车,却下令用马代替火车头来拉动火车。更是要求驾驶员要跪着驾驶火车;还要等她先上了火车之后,所有的列车员才能上车。

  还有第三个笑话,就是慈禧太后和电灯的故事了,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,慈禧太后和电灯不得不说的那些故事吧。

  照明灯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并且一直都在改进。使用材料从动物油、植物油、煤油、再到蜡烛,灯芯也经历了数次推陈出新,从草、棉线发展到多股棉线,这样能够支持更长久的燃烧。

  《周礼》中明确记载,古代就已经有专门管理取火和照明的官职,长信宫灯就是战国时期的青铜人俑灯代表。

  到南北朝时,已经能用价格更为低廉的青瓷灯取代青铜人俑灯。这时,灯具开始在民间普遍流行使用。

  此后,灯具不断的更新换代,隋末唐初有白瓷蟠龙灯。到了盛唐时期,灯具的发展更加多元化,开始出现仅用于装饰赏玩的灯具,材质更是多样。

  到康熙年间,北京开始有了成规模的照明系统,不仅皇宫内院、各大城门都有统一形制的城市照明工具,一些民宅胡同也有煤油壁灯照明。

  而在国外,灯具发展更为迅猛。1879年,爱迪生点燃了历史上第一盏有价值的白炽灯,西方的这波电灯热潮也迅速地吹进了北京城。

  1888年,光绪十四年,李鸿章耗资6000两购置发电设备和电灯,并作为贡品进献给慈禧太后。电灯就安装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銮殿内,还成立了西苑电灯公所专门供电。就这样,京城的第一盏电灯照亮了仪鸾殿的夜空。

  当然这是后话,说回安装电灯的初期,这其中还有一些小插曲。起先“时尚达人”慈禧太后是反对安装电灯,觉得这很有伤风化。

  于是,眼见着交易落空的外国商人便重金贿赂了慈禧身边的第一红人——李莲英大总管,希望他能够促成在仪鸾殿安装电灯的事情。李莲英在慈禧身边这么久,又深知慈禧太后的脾性,就自作主张地在慈禧太后外出游玩之际,偷偷安装了电灯以及发电系统。

  这次安装的发电机是容量不足20马力(约15千瓦)的机器,在仪鸾殿里又安装了各色的灯具。

  李莲英的如意算盘打得响,到时生米煮成熟饭,没准慈禧太后看了喜欢,不但不会被罚,反而还会受到奖赏。

  外出返回的慈禧太后,一进乐寿堂就敏锐地发现了寝宫内的改变,于是质问李莲英:“你们为何要在这殿内挂上各色不同的‘茄子’?”

  闻言李莲英立马下跪磕头请罪,并小心翼翼的询问慈禧太后:“老佛爷,该上灯了,是不是现在就上灯?”慈禧太后怒气未消,只说了一个字:“上!”

  李莲英得到慈禧太后的应允,忙不迭的关上电闸、打开电灯的开关,大殿内顿时灯火通明,色彩斑斓,煞是好看。

  一直小心观察慈禧太后表情的李莲英一下子放下心来,因为看到这个场景,慈禧太后的脸色很快和缓下来,有些惊喜地问:“这是什么东西?你挂着的这些各色‘茄子’怎么一下子全亮了起来。”

  李莲英立马回禀道:“老佛爷,这就是西洋人用的电灯,这电灯用起来不仅便捷干净、明亮安全,还能为老佛爷添福添寿呢。”

  “时尚达人”慈禧太后听后心中大喜,至此算是接受了电灯,成为了北京使用电灯第一人,更是默许在其他宫殿和颐和园安装电灯。

  接受了电灯的慈禧太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个“洋玩意”的好处,这可比煤油灯亮堂多了。于是,在1890年光绪十六年的时候,慈禧太后有张罗着在自己久居的颐和园安装电灯。

  朝中大臣领命,花费了一万多两白银在德国购置了很多机器设备,又在颐和园中修建了电灯公所,工期长达一年。直到次年,颐和园的用电设备和灯具才安装完成投入使用。至此,整个颐和园都是亮亮堂堂的。

  据当时的《神机营档》记载,颐和园和西苑的两处电灯公所有官员、工匠各二十人,为了维护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转,户部每年都要拨付白银六万两,用于支持两处电灯公所所有机器的维护费用。

  《颐和园电灯公所房间、机器数目册》中记载了当时机房的规模和所用机器的数量,当时的机器房院里共计有68间屋子,东院房有18间屋子,三份蒸汽发电机,整体规模可以说是十分庞大。

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,颐和园被损坏殆尽,很多国宝级文物就此流失海外、销声匿迹,就连这灯具和发电设备也全部被破坏,亮堂了近十年的颐和园彻底地黑暗了下去。当时的慈禧太后忙着出京逃命,再是“时尚达人”,也顾不得这身外之物了。

  战争很快结束,在西安避难的慈禧太后再一次回到了北京。重新回到颐和园的慈禧太后,居然又令人重新修复颐和园的建筑以及电灯公所。

  八国联军侵华的强盗行为不但没有令国家的统治者引以为耻,反而还是继续着自己的奢靡生活,慈禧太后的眼界和心胸可见一斑。

  1901年,时任邮传部左侍郎的盛宣怀辛苦筹集了白银五万两,再次购置发电设备,为颐和园安装点灯。直至1903年,颐和园整修完成,慈禧太后又一次住进了亮堂堂的颐和园。

  1908年,慈禧太后寿终正寝,隆裕皇太后下令再不到颐和园去,这才结束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历史使命。颐和园内的电灯公所正式关停,这座皇家园林再次恢复它应有的宁静和安详。

  1931年,颐和园的电灯公所虽然有二十几年没有运转,但是机器依然完好无损、能够启动。当时园林的管理者想要拍卖这些设备,来购置能载人的游览车,可惜最终没有实现。

  直到1935年,少帅张学良把整套的设备拆卸下来搬到了西安,在颐和园内运转了近半个世纪的供电设备终于完成了使命,找到了新的归处。

  现如今,在颐和园中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里,当年那盏豪华奢侈的五彩水晶玻璃大吊灯还安然的吊着。令人不禁想起,当年这盏灯点亮时,整个大殿内该有多么的金碧辉煌啊。

  而慈禧太后当初看到电灯时闹出的洋相至今还在流传着,早期拍照时会有补光设备,人们看到闪光灯还是会用“茄子”这个词。天选团队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9-2029 世纪娱乐绿色照明公司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